鸡泽县21个村抱团发展:大棚育出共富花
冬日的冀南大地天寒地冻,但鸡泽县吴官营镇的标准化温室大棚里,却是生机盎然,一片繁忙景象。一棵棵挺拔脆嫩的芹菜即将上市,管理人员正忙着浇最后一次水。
“政府帮咱建大棚,我们育苗、种菜,老百姓有活儿干、有钱赚,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明显提高了。”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贾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占相说,他们村与周边20个村一起合力发展集体经济,像这样的标准化大棚还有十几个,有的种菜、有的育苗、有的养多肉,干得都不错。
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。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,鸡泽县积极探索“1+N”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,即1个乡镇经济联合总社,联合乡镇所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整合资金资源,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增强村集体“造血”功能。
作为全县率先试点的吴官营镇,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发挥着积极作用,统筹使用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750万元,加上信用贷款300万元,引导村民流转土地197亩,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34个。各村以本村财政扶持资金、村集体自有资金、土地等入股,按比例分配股权、参与分红。流转土地上建设蔬菜大棚,以合作社种植和个人承租两种方式进行经营,种植辣椒、瓜果等经济作物,有效解决了村集体单独出资经营规模小、技术水平低、销路不畅等问题。
“以前单个村想发展很难,缺资源,少资金,现在通过政府主导、集体所有、合作经营、市场化运作新模式,我们全镇21个村抱团发展,要富大家一起富。”王占相开心地解释说。
采访中,吴官营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的何运海说: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,我们建设温室大棚,并以镇联合总社名义向银行申请授权贷款,引导农民流转土地,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,种植了芹菜、瓜果及苗圃等。全镇21个村通过土地、资金等方式入股,实行投资、经营分离,由21个村选出信得过的村民代表负责经营。”其中,14个标准化温室大棚投入使用近一年已见效益,20个大棚即将建成,今冬就能种上时令蔬菜。
“通过近一年的经营管理,每个大棚收益能达到2.5万元,年底除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再发展,每个村按股分红。没建大棚前,村集体经济不足1万元,今年预计能达到5万元,可用于发展村集体事业,对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。”王占相信心满满地说。
吴官营镇21个村抱团发展,较好解决了各村单独出资经营种植大棚规模小、资源利用率、收益率低的问题,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收益。
吴官营镇党委书记王超锋说:“通过对零散薄弱的各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进行有效整合,实现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,未来将把34个标准化温室大棚创建为‘育繁推’一体化现代农业示范区,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,引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。”
“如今在家门口打工,每月能挣2400元。”正在温室大棚里除草的吴官营村村民何迷秋说。和他一样,目前村里有30余人在种植基地务工,顾家挣钱两不误。
“不仅吴官营镇,全县16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,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七成。”鸡泽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董彦波介绍,抱团发展模式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,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。
记者手记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。面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,鸡泽县以吴官营镇为试点,探索“1+N”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,着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好处多,带来的成效更多。区位条件差的,产业兴了;缺“能人”的,人才来了;资金有限的,潜力凸显了……在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带领下,它打破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瓶颈,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资源整合、集成发展,通过联合经营和规范化管理,让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更加兴旺。
“抱团发展”不是简单的四个字,是新时代基层生动的实践,记录了吴官营镇21个村生活的新变化、经济的新发展。希望吴官营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精气神越来越足,农民生活百态图描绘得越来越生动。
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丽薇